牡丹香囊
----武媚牡丹香包礼辞
汉 夫
按:牡丹香包,又称牡丹香囊,是洛阳农夫乡情公司挖掘和承袭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河洛香包文化之精要、据一代女皇武则天佩香戴囊祛疾悦神之传并嬗变而新,创制的一款洛阳牡丹文化民俗礼品。本文为著名人文学者汉夫先生为牡丹香包新品面世而特作的礼赞文赋。
香包,古谓香袋、香囊、锦囊、佩帏也,或俗曰荷包儿、香袋儿、钱袋儿。始轫于华夏农耕文明,源古民妇姜巾帼手绣活艺,本男耕女织而物,余绪承传嬗变生息衍今,是为文化奇葩,国之非遗。籍载诗曾唱吟“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芈原也歌“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乐府“孔雀东南飞”诵咏“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民调亦歌,尤“绣荷包”如赖如诗,当为今华之东西南北妇孺家喻,高唱低哼均韵……皆香叹香诵香叙而歌也!
香包为用,民之风耕织配饰初早,有意无意间农之闲趣是根,无他。其次驱恶避邪说多,歧伯创薰蒸防疫治瘟是用谓始有据,“内经”佐之,或雄艾脑霍苍丁椒等香内囊而物,民效久广或变是新。再者入礼而仪,“礼记”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或证,考战国至秦汉及晋,男佩香戴包日常,晋后妇孺儿童必佩为常;隋唐及宋后宫、官宦夫内、仕女、美人倍宠如珍而专,亦或男吏、士卿朝服佩身而仪或礼或制。另有信物,明清及末说戏揭竿颇起,引儿女情事尤酣,香被托物言意成爱与情信物,影响久远至今不减。后代礼也,华本礼仪之帮,凡事必礼而乐!俗之多,重而民当不乐之,恰香囊如心,意涵意蕴无限,礼小意重,物合思神当馈赠托之无比,物虽小,源久意涵功用美饰娇宠如珍惟其,礼仪帮不汗区区,是为信物至宝,不惟一,亦贵稀缺也,不败恒远心之愿也!
牡丹香包,始于洛汭,考远古至三代香亦有之,先秦及汉晋隋唐宋皆见,元明清诸款各式不一,均受民佩。民间流传至广是武则天佩香戴囊趣事。传洛神于洛畔浣衣及浴佩香而体芳,使洛水香秀引情物万种于斯追逐嬉戏而欢,洛民效之而博,中原香囊文化使之及远然也。后曹植居洛而梦,见宓妃洛神托香而语,顿悟佩香神清醒脑聪目明并后思慕不愿而文赋念之。武则天居神都于洛上阳宫是寝,或因宫政诸事时常感身疲精衰不愉,时唤侍陪步涧或洛水畔,抑或见洛水思起曹植宓妃而生发情感,不日便令侍用丹皮及花做香囊佩之,甚悦,精神亦爽。事传京畿及外,民仿而效,牡丹香包谓又名噪一时。后及花饰尤其是洛阳牡丹绣于织锦绸缎袋包囊外,芯囊也变除用丹皮及牡丹花充填做囊芯外,古之雄黄、艾叶、霍香、丁香、花椒、龙脑、苍术等沿袭而用或新添亦为囊物,渐为民之闲艺。多或以其礼赠亲朋及友,赋寓意更丰,或借意驱瘟、防疫、辟邪、祛灾、免祸,或祝愿健康、吉祥、如意、家和、事兴,或托物言意、传情、示爱、修好、喻义,或祈福好运、幸福、多福、富贵、财旺……
武媚牡丹香包,是挖掘和承袭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河洛香包文化之精要、据一代女皇武则天佩香戴囊祛疾悦神之传并嬗变而新,由洛阳农夫乡情公司精心所研制开发,一极富地域文化和物志元素的特色礼赠佳品。尤其是以牡丹小青柑、广陈皮、干柠檬、及香茅、茉莉、罗勒、桂花、玫瑰、薰衣草、迷迭香之百卉花香,或香柏、沉香、檀香、竹炭等为囊芯,具养生、健康、防疾、增香及清洁环境而精制的香包香囊,可谓无一不尤,确为至宝。
武媚牡丹香包,洛之珍也!一款集传统香囊精粹与时尚布艺佩饰合一的爱の信物。文化物语:如珍天娇,花容月貌,安康多福,富贵吉祥!
汉夫于丙申年仲秋
探讨与交流:m518851888 手机 13303797575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农夫云物库
原始创建:老马识图
词条概况
版本编辑:4次
最近更新:2017-11-19
历史浏览:76329次
最新编辑:老马识图
原始创建:老马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