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百科

学校本词条为多义词,与多类属交叉,分属或被包含于:农夫百科农夫文稿农夫物库

添加义项

本词条是多义词收起

另请选择:

———本词条由农夫云物库编制中心规范发布

学校

历史来源

词语来源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概念来源

学校的定义历史来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由此可见,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于是便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教育来源

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timg.jpg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马车,书——---阅读,数——---算术。

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科举取士制度一方面使读书人获得了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几乎专门服务于科举考试,教学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全新的教育体系,普通民众及其子女普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人们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机会更多了。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青壮年文盲率大大降低;中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适用人才;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以形成规范的本科教育.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教育科研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目标,领导必须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运用和掌握实现科学管理的策略方法。这必须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不同的程度的专题研究,使之实现教育科研成为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教科研专题研究的成效如何,重点是取决于学校领导者的素质怎样。领导者的心理意向,表现出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行为,自然也就发生指导策略是否正误和指导能力是否适应的情况。所以,建立和帮助学校领导提高指导水平,是有效地完成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因素。然而对学校领导者的指导,不同于指导青年教师,更不同于指导学生,它要以诚恳、谦虚、友谊作最高标准,以积极认真地教育科研工作态度,不偏见,不狭隘自私为条件,而且只有适应领导者层次的心理需要,才能起到教科研指导的较好效果。

下面作三方面的探讨:

教育科研指导要注重领导者获取信息,探求方法和新知的心理需要。

学校的发展是受地方经济和现实社会制约的,这是因条件而言。但作为学校内部氛围,它基本上也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小社会。领导者和教师的劳动既属于个体性劳动,也是集体性互助性劳动。根据一般情况来说,具有什么特点的领导,就有什么特点和特色的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也有同理)。校长是学校影子,是学校之魂。其它领导当属是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是学校的窗口。校长的素质和创造性劳动,决定学校的发展和风貌。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方方面面都进行改革,因此要适应发展的需要,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输入知识,积极获取信息,探求方法和新知,谋求发展便成为领导者的强烈心理需要。无论是校长、教导主任,还是其它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特别是教科研人员,都应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学校开辟和寻找多种建设性的渠道,使之来自各地区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条件内流动起来。如:应用专题讲座,传播理论信息。应用总结交流,输出输入信息。应用听课指导,提炼加工信息。应用现场会议,展示提取信息。

二、教育科研指导要帮助领导者增强信心,谋求成功和成就的心理需要。

作为领导者,深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受党和人民的委托和信赖,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的同时更渴望有所成就。日常,领导者对各种事务性工作,总是在忙碌和应付中挣脱,总是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进,总是在迷惘和困惑中搏击。而越是直面挫折和困难,越能造就和激发有志者成功的心理欲望。为此,教育科研指导应谋求这一心理需要,促使学校发展。能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有效地开展专题研究,使领导者走出迷惘和困惑,增强信心。尤其是上级部门的教育科研人员要出点子策略,帮助学校领导破除迷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和学校的大事方面,领导者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何去何从,这时帮助他们从实际出发,针对实质,把握方法,坚持原则,找准目标,选好课题,确定研究任务,切中专题实破口,是促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其次,教育科研人员要勤学习善指导,帮助学校领导解除困惑。由于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教师都缺乏理论保障和指导,甚至自以为是,盲目进行,导致教科研费时又费力的错误,不仅无效果,而且影响教学工作。

因此,教研员必须增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切实地对其领导和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再次是教育科研活动应以激励促发展,增强学校领导的自信心。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目的,旨在从中找到规律性的认识,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但在研究活动中,关键性的环节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这就需要教研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智力加工,帮助和指导学校领导层工作的同志,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实施这一指导,必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为学校领导者树立观念,理清思路,完善机制,增强认识,用科学的方法和精巧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之乐于接受,为积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充满信心。

三、教育科研指导要有助领导者人格威信,挖掘自尊和自爱的心理需要。

教育科研是领导者和从教人员提高教育质量,探讨教学规律的一项指导性得力措施。它有助于学校领导者建立人格威信,以保证学校教育正常有序的向前发展。因此挖掘领导者自尊和自爱的心理需要尤为迫切。自尊、自爱人皆有之,领导阶层和教师更为甚之。讲“尊”,要尊得有原则,有法规;说“爱”,要爱得有分寸,有情理。合乎人道,通达事理,才是领导者自尊、自爱的工作基础。

一般说来,学校领导是经过上级组织选拔的,进入领导岗位,总是很自然的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尊重,这就使领导者的自尊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也就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列入管理人才的行列。但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要认为领导岗位是做官是发号施令,不要认为个人观点总是正确的,有权错了也是对的这种官僚的自尊。要牢记的是有自尊,更要注重自爱。要充分认识领导岗位是一种工作,一种责任,一种服务,一种能力,一种人格威信,一种自重、自强的力量所在。领导者常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人格。这往往也是对领导者自身的尊重。学校领导者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因此,管理和指导应以教育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抓住工作重点,适应领导者自尊和自爱的心理需要,为其进行利导和点拨。

<a target='_blank' href='/baike/index/id/2.html'><a target='_blank' href='/baike/index/id/766.html'>树木</a></a>.png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尊重学校领导者的规划和设想。

2、尊重学校领导者的意见和建议。

3、尊重学校领导者的工作和成果。

现如今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积极开展有关专题研究尤为必要。既可深化教育改革,又能优化素质教学。学校领导者的规划和设想,一般是根据外来信息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教科研指导应助其规划和设想的完善,这是取得成功的前提。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是最清楚和了解学校实际情况的,也深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所以,教科研人员的指导工作要善于听取捕捉,要善于提炼加工来自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意见建议,形成共识,为有效的开展教科研指导提供条件和服务。

大家都知道,学校领导人是管理者,又是设计者;是实践者,又是引导者;是探索者,也是创造者。可见他们工作之艰辛,付出的总难以用物质来回报。但能得到教育科研的肯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由此,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个关键,就是总结过去,确认方向,肯定成绩,发挥优势,积极寻求。在此基础上教科研人员应给以真诚而恰当的指导,使之他们从心理上和工作上都能急切需要教科研给予的帮助和提高。无论是教育科研人员,还是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的实践,努力运用理论,掌握方式方法,端正教学思想,才能在指导过程中不强加于人,适时适度的进行帮助指导,就能收到有益于学校领导工作的良好效果。(该文刊载于《跨世纪教育论坛》第一卷第92—93页,2000年3月人民交通出版社)——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286至290页,2010年2月作家出版社。

古代

课程

七艺

"七艺"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学校教育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古希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修辞.逻辑和古希腊柏拉图创立的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者从学法入门,逐级学习算术,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最高层为神学。

六艺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是在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形成。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书,学字习写的教育;数,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

发展

在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叫“庠”,《孟子·见梁惠王》中记载:“谨以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气”。

到了周代,就叫做序。所以到了后来,故人依旧以庠序作为学校的代称。

国学:先秦时代的学校分为两类,一个是国学,另一个是乡学。国学是天子或者诸侯设立,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和小学都传授六艺,但是各有侧重,太学以礼乐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乡学是地方设立的,比如州郡县设立。是与国学相对的一个机构。

稷下学宫:这里讲一个比较有名的学术机构。就是战国时期齐宣王设立的稷下学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发源地。设于临淄稷下。是当时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等各派的汇集之地。兴学论战,评论时政,教徒授业。形成了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的首次大碰撞。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或设立太学,或设立国子监,名称不一,制度有变,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学府,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者“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的时候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就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的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有四大书院。明代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士。

名称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2012现在最近的明朝也有(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而且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中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校级分类

幼儿园

是人们在进入小学以前,接受教育的一个组织。理论上是让孩子们更加愉快的度过童年,适应集体生活。一般为3~6岁的儿童。学前班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儿童进入小学前的一年时间里,适应集体生活的过度阶段。

小学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主要教授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美术等。

初中、高中

普通初级中学(初中)、普通高级中学(普通高中)、高级职业中学/职业高级中学(职高)、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技工学校(技校)。

大学

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专科院校)、书院、学院、研究院。

其中,小学和初中属于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非学历教育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等)。

各级各类的培训学校,如国家行政学院下属的中国政通教育公务员培训学校,中国政通政法干警培训中心,以及中小学培训学校至善教育,中小学辅导的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及农夫百科

原始创建:111

词条概况

版本编辑:13次

最近更新:2017-11-09

历史浏览:6395次

最新编辑:111

原始创建:111

词条标签:词语 , 组织机构 , 社会 , 教育 , 学校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无比快乐!

感谢阅读与分享本词条,每一词条都是您赢得财富和建造知识大厦的一块砖,一块块砖的堆砌必将成就卓凡不俗的您。欢迎收藏并拥有本文,请注册农夫大学网成为VIP会员,免费分享与下载,另有更多惊喜等着您。

做农夫大学网版主,参与相关活动,尊享农夫国积分计划福利,分享更多快乐与幸福,还有众多幸运实惠不恰从天而降被砸中机会,快来参加哦!

各类实用文档、海量文稿、上万册电子书,在线阅读与下载

成为农夫大学网VIP会员免费阅读与下载

云物库 - 学校

所需农夫币:1.00元RMB/NFB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无比快乐!

各类实用文档、海量文稿、上万册电子书,在线阅读与下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18 农夫国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