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百科

鹌鹑本词条为多义词,与多类属交叉,分属或被包含于:农夫百科农夫文稿农夫物库

添加义项

本词条是多义词收起

另请选择:

———本词条由农夫云物库编制中心规范发布

鹌鹑

形态特征

鹌鹑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嘴粗短而强,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短不一,尾羽或呈平扁状,或呈侧扁状。跗蹠裸出,或仅上部被羽,雄性常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

代表物种:普通鹌鹑雄性成鸟(夏羽):额部几全为栗黄色头顶、枕部和后颈黑褐色,羽端深栗黄色;中央具一条狭窄的白色冠纹。眉纹白色,从前额后达颈部;眼圈,眼先和颊部均赤褐色;耳羽栗褐色。上背为浅的黄栗色,具黄白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多具两端尖的浅黄色羽干纹;内外翈具黄褐色波状细横斑;肩羽亦然。两翅大部为带淡黄的橄榄色,杂以黄白色横斑;第一初级飞羽外翈狭,缘以淡黄色,其它初级飞羽的外翈均具浅赤褐色波状横斑;次级飞羽的内外翈亦具同色横斑,向内转浅。尾羽黑褐色,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具白而略带浅黄色的羽干纹和羽缘,并具赤褐色横斑。颏、喉和颈的前部赤褐色,颊部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从颈部开始,伸出一个黑褐宽条,沿中线至喉部中央,扩大成黑褐色锚状纹,两侧向上延伸,几与耳羽连接。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杂以黑色,具更宽的白色羽干纹;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灰白。 

鹌鹑.jpg

大小量度:体重♂76-106g,♀78-96g;体长♂175-215mm,♀157-210mm;嘴峰♂12.5mm,♀14-16mm;翅♂99-114mm,♀101-116mm;尾♂35mm,♀36-44mm;跗蹠♂27mm,♀26-30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鹌鹑属的鸟类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属于地栖性鸟类,性善隐匿,平时喜欢潜伏于草丛或灌木丛间,或在其中潜行。 

生活习性

性善隐匿。多成小群活动。是一类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是稚科中迁徙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种,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迁徙时多集群。日本农林部曾有人给一些野鹑带上特殊标记,然后放回自然界去。以调查其活动情况,结果证实了鹌鹑的趋温性。中国国内两种野生鹌鹑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内蒙古东部繁殖,然后向南迁徙越冬。根据初步的调查与考证,两种野生鹌鹑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从内蒙古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辽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吕都地区越冬;从昌都地区绕青藏经四川、陕西、河南一带继续南迁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昌都地区经云南、贵州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1000千米左右。当然也有留在当地繁殖或局部迁移的鹌鹑喜欢在当地温暖、湿润的水草上筑巢。

鹌鹑1.jpg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动。除迁徙时外,一般很少起飞,飞行时呈直线,常贴地面作直线低空飞行。叫声为响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节哨音,常被形容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黄昏或夜晚时鸣叫。被驱赶时发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底离开繁殖地。迁徙时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躲在草丛,灌丛中休息。 

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 、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佛得角、乍得、中国、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加蓬、肯尼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索马里、南苏丹、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 

偶见:毛里求斯、留尼旺。 

旅鸟:塞舌尔。

该属物种

1 黑胸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coromandelica Gmelin, 1789

2 普通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coturnix Linnaeus, 1758

3 花脸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delgorguei Delegorgue, 1847

4 日本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5 新西兰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novaezelandiae Quoy & Gaimard, 1830

6 澳洲鹌鹑 学名:Coturnix 命名者及年代:pectoralis Gould, 1837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草地、农田或荒坡草丛、灌丛中的地面上。雄鸟和雌鸟不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通常到达繁殖地不久雄鸟就进行占区和开始求偶鸣叫,雄鸟在繁殖季节十分好斗。营巢于平原草地、农田地边或荒坡草丛、灌丛中。巢多利用地面凹处的浅坑,内垫干枯的细草茎、草根、草叶和羽毛等。每窝产卵7-15枚,卵呈白色或橄榄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锈色斑点,大小为25.6-33×19-25毫米,重5.6-7克,孵化期15-17天。

种群现状

该属有些物种已经有人工饲养,野生种群虽然分布范围广,但因为栖息地被人类活动所占据,分布区域碎片化,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栖息地丧失、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道路发展,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绝灭(EX)——1种;近危(NT)——1种;无危(LC)——4种。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及农夫百科

原始创建:佚名

词条概况

版本编辑:2次

最近更新:2018-01-17

历史浏览:2223次

最新编辑:佚名

原始创建:佚名

词条标签:鸟类 , 自然 , 生物物种 , 动物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无比快乐!

感谢阅读与分享本词条,每一词条都是您赢得财富和建造知识大厦的一块砖,一块块砖的堆砌必将成就卓凡不俗的您。欢迎收藏并拥有本文,请注册农夫大学网成为VIP会员,免费分享与下载,另有更多惊喜等着您。

做农夫大学网版主,参与相关活动,尊享农夫国积分计划福利,分享更多快乐与幸福,还有众多幸运实惠不恰从天而降被砸中机会,快来参加哦!

各类实用文档、海量文稿、上万册电子书,在线阅读与下载

成为农夫大学网VIP会员免费阅读与下载

云物库 - 鹌鹑

所需农夫币:1.00元RMB/NFB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无比快乐!

各类实用文档、海量文稿、上万册电子书,在线阅读与下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18 农夫国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