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
功能
驱逐舰是一种可以装备对空、对海、对潜和对陆攻击等武器,具有一定综合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驱逐舰自19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有约120年的历史,是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它的排水量在2000—12000吨不等,并且还在逐步发展,航速通常在28—33节(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左右。
现代驱逐舰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称号。
发展历程
早期
19世纪70年代,欧洲列强海军中出现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主要对敌方大型舰艇实施雷击作战的“鱼雷艇”(这种鱼雷艇不同于以后的鱼雷快艇,这种舰艇体型相对普通鱼雷艇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译为“雷击舰”更为妥当。),针对这种颇具威力的小型舰艇,英国于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号,该舰是一种被设计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设计航速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敌方鱼雷艇,此外,该舰还携带一座三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攻击敌方大舰。除了英国海军外,德国海军也发展了类似的军舰,只不过英国海军称之为“驱逐舰”而德国海军称之为“大型鱼雷艇”。
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到20世纪初,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进行远洋行动的舰队型驱护舰,随着技术的进步,英国部族级驱逐舰 (1905)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航速首次提高到30节。全部由驱逐舰组成的鱼雷战舰艇部队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力基干兵力,驱逐舰不仅肩负着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在主力舰决战前对敌舰队实施鱼水雷攻击,削弱敌方兵力的任务。
到第一次大战前,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标准排水量1000-1300吨,航速30-37节,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涡轮发动机,装备88-102毫米舰炮以及450-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3座。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驱逐舰取代了鱼雷艇而成为一种海上鱼雷攻击的主力,从存在意义上“驱逐”了鱼雷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携带鱼雷和水雷,频繁进行舰队警戒与护航、布雷以及保护补给线的行动,一部分驱逐舰还装备扫雷工具作为扫雷舰艇使用,甚至被直接用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驱逐舰首次在大规模海战中发挥主要作用是1914年英、德两国海军发生的赫尔戈兰湾海战,两军的驱逐舰都作为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都很好的完成了护航任务。在日德兰海战中,双方都出动了舰队主力,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驱逐舰,双方大量的驱逐舰被以中队为单位投入战场,散布在广袤的大洋上,辛勤的执行着舰队护航,侦查,鱼雷攻击和救助落水水兵的任务。
1917年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面对潜艇对交通线的绞杀,协约国几乎所有的驱逐舰都安装深水炸弹以执行反潜任务,当时的潜艇技术性能远不如今天的潜艇,速度很慢不超过20节,潜深也小,而在当时,驱逐舰小巧灵活,普遍具有30节以上的速度,潜艇想对驱逐舰发动突袭,几乎不可能,因此成为商船队不可缺少的护航力量。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这时期的驱逐舰就已经具备了多用途性,并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所装备的武器越变越强。1916年英国建造了V级驱逐舰和后续的W级驱逐舰,舰体采用高干舷设计,更加适合远海大洋恶劣海况下作战,装备4英寸火炮以及三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火力和续航力都有极大的提高。1917年美国国会批准为海军建造111艘威克斯级驱逐舰以及162艘克莱姆森级驱逐舰的提案。至此,驱逐舰已由执行单一任务的小型舰艇演变成海军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战后到二战前
随着战争的发展,到一战结束时,驱逐舰得到很大发展,吨位、火力、航速、续航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美英两国的驱逐舰,已经发展成了可以伴随舰队在远海大洋机动作战的舰队驱逐舰。但驱逐舰不仅在战术上而且就其本身也处于变革的有关阵痛期。鱼雷攻击的传统观念已在1916年的日德兰战斗中产生怀疑,从而开始了重新评价鱼雷的时期,很快各获胜国的海军均转入了和平时期的正常轨道。1918年之后世界上的驱逐舰很少更替,因而舰队有了相当大的削弱,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驱逐舰加起来比1914年前还要少。 为了保持足够的战斗力,驱逐舰质量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由于条约对主力战舰的严格限制,列强海军对驱逐舰、巡洋舰这类受条约限制较少的舰艇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精力,驱逐舰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吨位也越来越大,因而所能装备的武器也更强。驱逐舰的主尺度不断增加,标准排水量为1500吨以上,装备150毫米-88毫米口径火炮、450-610毫米口径三联或五联鱼雷发射管1-2座,驱逐舰的武器搭配和战法日益完善。
英国按字母顺序命名的9级驱逐舰——A级至I级;日本的特型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及其改进型号是这一阶段驱逐舰的典型代表。其中以日本帝国海军对驱逐舰的发展最为具有时代代表性,由于日本的国力不能与英美对抗,宝贵的主力舰一定要用于舰队决战,因此日本海军将驱逐舰的任务定位为远海大洋上的夜间对敌主力舰队的鱼雷偷袭,以数个鱼水雷战队兵力,数十艘驱逐舰持续整夜的鱼雷攻击甚至自杀攻击来对敌主力舰队进行削弱,争取在天明后敌舰队已经遭受很大损失,人困马乏、提心吊胆的有利情况下进行舰队决战。
为此,日本海军对单独使用驱逐舰的战术和武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展了多级贯彻此种作战思想的驱逐舰,并进行了持续数十年的艰苦训练!二战开始后,日本海军在爪哇海战、瓜岛海战等战役中给予了美国海军很大的打击!法国的美洲虎级驱逐舰以及后续建造的空想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超过2000吨,甚至达到2500吨,一度被称为“反驱逐舰”即猎杀驱逐舰的驱逐舰(Contre-torpilleurs)。
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对缔约国的驱逐舰吨位做出严格限制,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面对可能的战争,几乎没有缔约国海军遵守条约发展驱逐舰。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到期,各国海军开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备更强的驱逐舰。英国部族级驱逐舰,美国的本森级驱逐舰,日本的阳炎级驱逐舰,德国Z型驱逐舰,是这一时期驱逐舰的典型代表。虽然驱逐舰担负的任务日益广泛,但是对敌舰队进行鱼水雷集群攻击仍然是这个时期驱逐舰的主要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种海军战斗舰艇的用途比驱逐舰更加广泛。战争期间的严重损耗使驱逐舰被大批建造,英国利用J级驱逐舰的基本设计不断改进建造了14批驱逐舰,美国仅弗莱彻级驱逐舰就建造了175艘。
同时,在战争期间,战列舰的主力地位已经被航空母舰与潜艇替代。由于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海上突击力量,驱逐舰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高射炮担当舰队防空警戒和雷达哨舰的任务,加强防空火力的驱逐舰出现了,例如日本的秋月型驱逐舰,英国的战斗级驱逐舰。此外,针对严重的潜艇的威胁,旧的驱逐舰进行改造投入到反潜和护航作战当中,并建造出大批以英国狩猎级护航驱逐舰为代表的,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航驱逐舰。至此,驱逐舰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这尤以美日两国海军对驱逐舰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科技进步,火炮不再是海军的主导,导弹时代来临,驱逐舰的作战形式和武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驱逐舰因其成本低廉受各国海军重视。以鱼雷攻击来对付敌人水面舰队的作战方式已经不再是驱逐舰的首要任务,防空、反舰、反潜作战上升为其主要任务,鱼雷武器已经不再是驱逐舰的主要武器,防空专用的导弹和火炮逐渐成为驱逐舰的标准装备,而且二战后,驱逐舰的排水量不断加大,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的薛尔曼级驱逐舰以及超大型的诺福克级驱逐舰(被称为“驱逐领舰”)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60年代起,驱逐舰的吨位不断变大,从基林级的2500多吨,迅猛扩大到斯普鲁恩斯级的6000吨,几乎和二战时的轻巡洋舰不相上下。随着飞机与潜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喷气式飞机与核动力潜艇),以及导弹逐渐逐步应用,使得造价昂贵的大型导弹巡洋舰等性价比大大降低,面临极大的挑战,反过来成本低廉的驱逐舰开始崭露头角。
1967年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反舰导弹击沉,攻击水面舰艇的任务又成为驱逐舰的重要任务。燃气轮机开始取代蒸汽轮机作为驱逐舰的动力装置。为搭载反潜直升机而设置的机库和飞行甲板也被安装到驱逐舰上。为控制导弹武器以及无线电对抗的需要,驱逐舰安装了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美国的亚当斯级驱逐舰,英国的郡级驱逐舰,苏联的卡辛级驱逐舰,自此多用途导弹驱逐舰逐渐形成了。
20世纪70年代,作战信息控制以及指挥自动化系统,灵活配置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用来防御反舰导弹的小口径速射炮,开始出现在驱逐舰上,驱逐舰越发的复杂而昂贵了。英国的42型驱逐舰试图降低驱逐舰越来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价(在后来的战争中担当舰队防空雷达哨舰的任务遭到重大损失,5艘同级舰参与战事,两艘被击沉。)而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等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它们的标准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
80年代后,除了吨位和技术革新,驱逐舰的武装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驱逐舰(后改称为巡洋舰),排水量提高到近万吨,并引入了能进行自动化指挥和控制的“宙斯盾”系统,其乘员大大减少,反应速度和战区协调指挥能力大大提高。第一次使驱逐舰具备了以往只有大型战舰才具备的旗舰级的战区协指挥能力,凭借宙斯盾系统强大的预警、通联功能使驱逐舰第一次具备了摆脱巡洋舰、航母进行独立战区控制的能力。
自此,驱逐舰脱离了以往辅助的角色,真主成为能够单独组织指挥战斗的主战舰艇。不过与强大的指挥和防空力量相对应的是,该级舰的反舰和反潜能力比较薄弱,仅有配备极少数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和轻型鱼雷,其大型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虽远,但是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不具备发现40公里以上水面目标的功能。舰队主要反舰任务、反潜任务由航母完成。
苏联海军则是另一思维,苏联是大陆国家,海运仅仅占全国交通运输总量不到1%,其海军核心使命为发射战略导弹摧毁北约国家本土以及击溃来犯的西方舰艇编队,苏联航空巡洋舰(航母)、驱逐舰为掩护核潜艇而设计,只担负“要塞区(术语,特指苏军核潜艇战略巡航的区域,即巴伦支海和厄木茨克海水域)”的警戒任务,这些区域均位于海军航空兵的庇护之下,是故苏军驱逐舰防空能力较弱,但是拥有令人生畏的反潜、反舰能力和极高的航速。以现代级为例,装备一套特殊的“音乐台”天波雷达能够利用电离层反射电磁波的原理探测水线以外的水面目标,搭载8枚核弹头的白蛉反舰导弹,舰体细长、长艏楼结构,装机马力10万轴,具有西方国家不具备的高速性能。
90年代,美国又以提康德罗加级为蓝本,建造了其简化版伯克级驱逐舰,其他国家也陆续建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现代驱逐舰。
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担任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舰体空间增大舰上条件逐步改善,现代驱逐舰的舰员们也不再像其前辈那样,在简陋而狭窄、颠簸剧烈的舱室中用他们的英勇和胆量经历艰苦的磨难,而是在舒适的封闭的舱室中值勤,利用自动化技术操纵他们的战舰。
驱逐舰发展至今,早已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的小型舰艇,逐步演变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军舰。除了名称留下的一点痕迹之外,驱逐舰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短小灵活的特点,转而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只有几门小炮,防护几乎等于零的小型舰艇,变成了一种多用途的大中型军舰。
现代科技
被称为美国海军史上“最昂贵、最先进、隐形能力最强、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驱逐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USS Zumwalt),在当地时间10月15日正式服役,编入美国海军作战舰队,未来将部署在亚太地区。
在巴尔的摩市外港举行正式成军仪式前,美国海军10月13日已经邀请了媒体和当地民众参观这艘耗资达44亿美元的战舰。这艘驱逐舰以1970年代海军作战部长朱姆沃尔特命名,有着独一无二的造型。
10月15日,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Ray Mabus)出席了“朱姆沃尔特”号的大型成军仪式,他声称“这艘船是维护美国战略优势的一个重大举措”。马布斯说。 “我们独一无二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继续在全球各地存在,提供全天候的稳定性保障,让我们的盟友放心的盟友,阻吓对手,并提供国家领导者在危机时期的选择”。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在仪式上说,“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新时代、新系列军舰,将在亚太和全球各地扮演独特的角色。他说,对于那些试图限制航行自由和推翻国际规则的对手们来说,朱姆沃尔特号正式编队是他们“最坏的噩梦”。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上将在致词时声称,美军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指引下,正在将最先进的武器优先部署在亚太地区,海军计划将“朱姆沃尔特”号部署到亚太地区是太平洋司令部明年1月1日庆祝成立70周年生日的最佳礼物。
哈里斯还称,为了打击亚太地区黑暗势力,他对最尖端武器技术有着无法满足的欲望。他表示,“只要美国总统与民众对国家安全感到不满意,我也会对维护国安所需要的装备感到不是很足够。”他之前曾盛赞:“如果蝙蝠侠有艘战舰,那会是‘朱姆沃尔特’。”
“朱姆沃尔特”号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舰长182米,排水量达15000吨,是美军现役主力驱逐舰“阿利·伯克”级的1.5倍多,堪称美军最大型、最先进的驱逐舰。
“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在美国通用动力巴斯造船厂建造。按照计划,舰上将配置147名士官兵,及28名飞行任务相关勤务人员。
“朱姆沃尔特”号造型独特,它的船体内倾,表面异常平整,雷达、天线隐藏在舰桥内,炮管隐藏在炮塔内,据悉,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躲避雷达搜索。“朱姆沃尔特”的船头是穿浪式设计,有助在大风浪之下稳定地高速航行。
舰长柯克(James A. Kirk)上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朱姆沃尔特”号舰体积远比目前最先进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还大,但在雷达屏幕上它显示的尺寸只有现役驱逐舰的1/50。
此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朱姆沃尔特”号的独特造型可能导致船体在风浪中不平稳,甚至可能翻沉。但柯克舰长说,驾驶这艘超级驱逐舰就跟“开运动型多功能车那样平稳”。舰上首席工程师也表示,他们在此前的测试中经受了16英尺巨浪的考验。
武器装备上,朱姆沃尔特号配备了有80个发射单元的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MK57),可发射防空、反潜、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各型导弹;以及两座口径为155MM的先进舰炮系统,该炮最大射程约100英里(约160公里),接近甚至超过许多现役反舰导弹射程。
舰上首席工程师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的作战能力,包括未来装配耗电量巨大的激光武器和电磁炮,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由4台燃气轮机,装备创新型集成动力系统,总发电能力达78兆瓦。
美国海军表示,“朱姆沃尔特号”体积比其他驱逐舰来得大,大型甲板平台可供MV-22鱼鹰直升机和无人飞行器运作,共同执行广泛的制海、对空与海底战斗任务,整体火力与科技能力都比过去强大。
美国海军网称,“朱姆沃尔特”号将挑战对手思考我们如何使用武力的方式。“朱姆沃尔特”号将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将、滨海战斗舰和两栖战舰一起使用。凭借其隐身性、大块头、大功率和先进的战斗系统,“朱姆沃尔特”号将成为海洋环境中威慑和稳定的核心。
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离开巴尔的摩市后将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海军基地,在那里接受一系列测试。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曾表示,作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美军“正在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优先部署在亚太地区,包括即将编队的‘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
美国之音引述美国海军一名新闻官的说法,“朱姆沃尔特”级第一艘“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造价为38亿美元,第二艘同系列军舰也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建成,而第三艘正在初期建造之中,而且费用会有所下降。
审计部门此前提醒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由于使用了“过多”新技术,可能会是个“烧钱的大坑”。美海军起初曾打算采购32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但在美军经费削减大背景下,最后决定只采购3艘。只是,如此低的采购数量也推高了单舰建造成本。美联社估计,“朱姆沃尔特”号的总造价预计将高达44亿美元。
目前,“朱姆沃尔特”级二号舰“迈克尔·孟苏尔”号已开工建造,今年6月将举行命名仪式。三号舰“林登·约翰逊”号的建造工作也在进行中。
按照美军规划,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今后将全数部署到亚太地区。
自“朱姆沃尔特”下水以来,西方媒体级不断称称“‘朱姆沃尔特’是为抗衡中国”,针对这一说法,中国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本月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综合其设计理念和特点,“朱姆沃尔特”号并不是针对中国海军,其对海上目标打击能力并不突出。“面对装备有反舰导弹的水面和水下潜艇,该舰并无优势可言,对中国海军水面和水下潜艇的威胁也不会很大。”
主要类型
防空驱逐舰
防空驱逐舰是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的水面攻击型战舰。一般排水量在6000-10000吨。其主要特征为具备区域防空能力,主要装备为相控阵雷达、远程舰空导弹、高性能自动化指挥系统。除了装载大量大型防空导弹外,其他武器装备有舰炮、近程防御系统、反潜深水炸弹、鱼雷等。这种舰艇可以为舰队提供大范围的防空安全保障,因而必不可少,但也因具备高技术、高成本的特点,造价极其昂贵。这一舰艇的代表是美国的伯克级,欧洲的地平线级和中国的052C、052D型,它们都配置有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以及“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掌握强大的防空能力。
反潜驱逐舰
反潜驱逐舰吨位通常要小于防空驱逐舰,一般3000-6000吨,以反潜和反舰作为自身主要任务,主要装备尖端的声纳反潜设备和反舰武器,辅以近程点防空导弹辅助防空作战,以敌方潜艇和突破己方防空的漏网之鱼为目标。这类舰艇的作战能力比较全面,防空、反潜、反舰任务都可以遂行,但不适合激烈的制空权争夺保卫战。这类舰艇的代表是美国斯普鲁恩斯级,俄罗斯的1155型,日本的旗风级,村雨级,中国052b型,它们都具有中等的吨位,强大的反潜和反舰能力,以及相对比较弱的防空能力。
驱逐舰舰载机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按照计划,下一代无人机将能够在小型水面战舰上起降,从而拓展美军无人机的作战范围,使之能够触及更加遥远的战场。
“燕欧”项目难度大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这种平台将用来运载非武装间谍无人机和用于执行“打击”任务的无人机。
“燕鸥”是对美国海军对其一个重要无人机开发项目的补充。美国海军希望配备有导弹与先进间谍设备的无人机,能够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这是航空史上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美国海军目前正利用一架宽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无人机进行试验,预计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飞X-47B无人机。
“燕鸥”项目的一个具体要求是:尚未完成设计的“燕欧”无人机必须能够携带重达600磅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从起飞舰艇开始飞行600至900英里。这使“燕欧”无人机处于美国空军的“捕食者”与“收割者”无人机处于同一级别——美国空军的这两种无人机都能够持续携带摄像机、导弹以及卫星通讯设备,飞行12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在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的概念设想中,描绘了一架类似“捕食者”的无人机,从“伯克”级驱逐舰上起飞——这款舰艇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较濒海战斗舰重三倍,但飞行甲板相对较小。这无疑给“燕欧”无人机项目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开发可靠的发射与回收技术,使大型飞机得以从体积较小的舰艇上起飞;设计一款航程、续航能力、有效荷载均可比拟陆基无人机的舰载无人机;确保整个系统能够以最小程度的舰艇改造,并确保无人机行动与维护人员需求最低;确保新型无人机可适应舰上有限的空间。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计划分三个阶段推出“燕欧”无人机,耗时近40个月时间,推出全尺寸发射与回收验证机。
全部军舰变成无人机平台
“燕欧”将成为美国海军无人机的重大飞跃。目前美国海军能够从驱逐舰和其他舰艇上起飞10英尺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从濒海战斗舰上起飞“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除研发X-47B原型机以及其航母舰载衍生型无人机之外,美国还在研发陆基非武装巡逻“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该款无人机以美国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为研发基础,而“全球鹰”无人机的体积与波音737相近。从理论上讲,“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能够借助美国多数水面战舰起飞——美国海军列装有122艘水面战舰——但这种无人机在航程、速度和载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国缺少一种中等重量无人机:一款占用甲板空间小,并可在多种水面舰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远的武装无人机。
据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称,研发可靠发射与回收技术,是“燕欧”无人机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濒海战斗舰和驱逐舰没有可供无人机从长跑道上起飞所需的甲板空间,因此它们依靠借助飞机弹射器起飞的“扫描鹰”无人机和垂直起飞的无人直升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海军4艘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配备有“先锋”无人机——体积约为“扫描鹰”无人机的两倍——这些无人机借助捆绑式助推器发射升空。
“先锋者”无人机借助一道悬网着舰,“扫描鹰”无人机则借助悬空线着舰,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则垂直着舰。与旧式无人机相比,高性能、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更强大的推动力,着舰难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直升机制造商贝尔公司设计了一款小型“鹰眼”倾转旋翼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类似同为该公司的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但受益于其发动机短舱,这款无人机能够像飞机一样巡航飞行。不过,“鹰眼”无人机从未找到买家,最终被废弃。“燕欧”无人机项目很可能会令“鹰眼”无人机项目复苏。
如果“燕欧”无人机获得成功,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将做好扩大美国海军无人机的规模,很可能会把几乎所有军舰转变成移动无人机基地。
中国型号
051型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模仿前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的产物,该舰的火力和续航力都不能满足海军的需要,而且舰体设计落后,居住舒适差不利于长时间维持战斗力,未装备防空导弹和声纳、反潜鱼雷等武器,反潜只能依靠舰首的两座仿苏RBU多管火箭反潜深弹,续航力有限,不适合远洋作战,使用落后的燃油锅炉加蒸汽轮机技术作为动力,尽管具有38节的极高的航速,生存能力却较弱,是我海军驱逐舰早期发展的产物,该级舰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相继在我海军各舰队服役。期间为满足现代战争需要,多次改造和改进,105舰更是被指定为各种新系统,新装备上舰的专用测试舰,21世纪初叶,已经服役近30年的051型舰相继寿命到期,正逐步退役。
051型驱逐舰虽然有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却是我国首次完全不依赖、不进口外国技术设备,仅凭对方资料进行自主建造的导弹驱逐舰,经过051型的建造和改进,相关单位掌握了这类大中型舰艇的设计和建造经验,认识到本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解决了海军急需大舰的燃眉之急,为以后研制和使用新的驱逐舰积累了技术和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52型
052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关系缓和后大幅采用西方技术和装备建造的导弹驱逐舰,只有112和113两艘,均在90年代初服役。该级舰具有很强的实验意义,引进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武器设备和技术,首次尝试了在驱逐舰上装备和使用防空导弹系统和完全电脑化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首次使用考虑到隐身性的全封闭舰体,首次使用了燃气轮机作为舰艇主动力。船体设计简洁明快,建筑造型和制造工艺比051型有了巨大进步,代表着我国海军在舰船设计和建造上彻底了摆脱了苏俄设计思想的束缚,作为一种尝试,为以后研制052b,052c奠定了基调。
051B型
该级舰当前只有一艘167号(深圳号),由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建造,1998年服役南海舰队。 051B的整体设计十分优良,吸收了052型驱逐舰的优良设计,船体和上层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武器布局十分合理,整体具有十分浓厚的西方国家驱逐舰的设计风格,宽大的舰体和6000吨的满载配水量使051B具有强大的改装和再设计潜力,为051C的研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和052型相比,051B的设计和建造工艺达到了更高的的水准,但美中不足的是限于我国在舰载相控阵雷达、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自动化防空系统上的落后,与该舰的排水量相比,其防空能力显得十分薄弱,只具有近程点防空能力,此外和052的全燃气轮机动力不同,051B仍然使用燃油锅炉加蒸汽轮机作为主动力,虽然续航力很大,但最高航速和加速性能较差,此外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该舰的设计和建造工艺略显落后。
现代级
20世纪末从俄罗斯购买的956型驱逐舰,具有十分优秀的反舰能力,但防空能力不尽人意,整体设计上具有浓厚的苏联堆砌式风格,该级舰采用燃油锅炉加蒸汽轮机作为主动力,与西方海军大量使用的燃气轮机技术相比,加速性能差,但是持续高速航行耐久力强。
当前在中国海军,有4艘同级舰在役,136舰与137舰与苏联同型舰基本一致,138、139两舰去除了舰尾的一门130毫米主炮,加装了一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在引进之初由于给中国海军的实力大大增强,所以媒体一度热炒其为“航母杀手”,如今中国军刊已经承认,指望用这一型舰就威胁到美国航母是不现实的。
052B型
052B型驱逐舰(北约代号旅洋I级,英文:Luyang I)又称广州级驱逐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具备舰队点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驱逐舰。052B型驱逐舰共建2艘,即首舰广州号(舷号168),二号舰武汉号(舷号169)。其中,“广州”号2002年5月23日下水,2004年7月15日服役。“武汉”号2002年10月下水,2004年底服役。
168“广州”号是052B型驱逐舰首舰,于2000年在上海江南船厂动工,2004年服役,2007年曾经访问欧洲。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当前,052B型导弹驱逐舰共建2艘,全部装备中国海军南海舰队。
051C型
051C型导弹驱逐舰(北约代号旅州级,也译泸州级)是中国最新的防空导弹驱逐舰之一。由大连造船厂制造,舰艇以较旧的051B型驱逐舰的舰体设计为基础,但是装备了俄制S-300F(北约编号SA-N-6)舰载防空导弹系统。该级的第一艘115“沈阳号”于2004年下水并于2005年后期完成了系统安装,2006年底加入北海舰队。第二艘116“石家庄号”于2006年早期下水,2008年底加入北海舰队。
052C型
052C型驱逐舰(北约代号旅洋II级,英文:Luyang II),又称兰州级驱逐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新一代防空驱逐舰。首舰“兰州”号(舷号:170)中国海军第一艘安装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采用防空导弹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战舰,被外界称为“中华神盾”。与此相对比的是,美国神盾系统采用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同级还有一艘,舰名“海口”,舷号:171。2008年12月26日,海口号驱逐舰与武汉号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护航,以保护中国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过往船只免受索马里海盗的侵袭。当前,052C型共有6艘建成服役,另有数艘同级舰在建。
052D型
052D型防空导弹驱逐舰是是继052C型防空导弹驱逐舰之后的一种最新的“多用途驱逐舰”,有“中华神盾”的美誉。该舰装备有64单元新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70倍口径130毫米新型单管隐身舰炮、新型综合指挥作战系统、新型红旗-9反导防空导弹系统、攻陆巡航导弹、新型远程反舰导弹和某新型主动相控阵雷达系统。该型号与052C 型防空导弹驱逐舰相比,将在全舰的整体设计水平,舰载相控阵雷达性能,战舰的动力装置等多方面有较大幅度提高,其满载排水将超过7000吨。强大的作战性能使得它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首个中国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舰为昆明号导弹驱逐舰,2014年3月21日举行入列仪式,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舷号172。2015年8月12日,长沙舰交舰入列仪式在三亚某军港举行,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舷号173。
2015年12月12日,合肥舰入列命名及授旗仪式在三亚某军港举行,标志着该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舷号174。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及农夫百科
原始创建:佚名
词条概况
版本编辑:3次
最近更新:2017-12-18
历史浏览:3587次
最新编辑:佚名
原始创建: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