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
简要介绍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
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可爱的中华》、《中华美》等。这些歌曲可称为“优秀通俗歌曲”。
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划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学合理的,这一点已被音乐界所公认,没有任何音乐家会认为三唱法的划分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如果加上原生态唱法和童声唱法则有五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队列歌曲、军旅歌曲、校园歌曲、讽刺幽默歌曲等多种类型;再次,音乐界无数事实证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演唱过许多台湾校园歌曲,用的是美声唱法。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过许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象《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一看很荒唐,细想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传很广的。但是,这些歌曲是决不能称为商品歌曲的,因为它们决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的。
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可以解决音乐界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流行音乐能不能进课堂”的问题,事实证明不是一个“不用讨论”的问题。而且这个讨论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得到最终结论。原因就是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明确了“商品音乐”这一概念后,可以得出结论,“商品音乐” 是不能进课堂的,而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优秀通俗歌曲则完全可以进课堂。
渊源发展
起源
从根本上讲, 最开始的流行音乐应该从19世纪美国工业文明的兴起说起。那时大批农业人口进人城市,构成一早期的产业队伍, 城镇市民的结构产生变化。来源于市民阶层中的新文化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那个时代, 反映怀念故土, 眷念家乡生活的通俗音乐作品,正好表达了远离家园而来到陌生环境求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促使音乐的长足发展。
当时美国的流行音乐多来自于黑人音乐。7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横空出世,从此带领了流行音乐和MTV的发展,他们以口传心授及与异族之间的私人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形式。不管是灵歌、索尔、节奏布鲁斯、摇滚乐,甚至是爵士乐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传来的黑人音乐。特别是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 轰动美国, 又很快传遍世界各国。爵士乐风格多样、节奏性强, 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 也影响了严肃音乐的创作。
二战后又兴起了摇滚乐、蓝调和乡村音乐。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摇滚乐同样源于美国, 是黑人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反抗为主题且简单直自的歌词以及多样的表演形式、特立独行的装扮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年。很多的美国乐队等都对以后的摇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70年代以后, 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走向前卫和极端,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乐器和效果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传承
提到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就不得不提到20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化。美国流行音乐作为西方流行音乐的主体, 主要是以不同文化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黑人音乐为基础, 融合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逐渐演化和发展, 又产生出新的种类形式。在美国, 流行音乐是与严肃音乐相对而言的, 它不同于严肃音乐, 因为严肃音乐常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一些专门的知识层面, 需要听众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修养细细领悟、品味......而流行音乐对于美国人来说, 其形式短小、内容通俗、朗朗上口, 并且对于听众仅依靠对音乐的心领神会与感性认识就能理解。而且美国流行音乐具有更多的自娱..生与商业性, 其自娱性来自非洲的音乐传统。
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 一般说是出自于自愿, 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 但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 一无所有, 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 不允许说话, 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白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 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 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 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
思辨
透视美国的流行文化, 不难发现当代流行音乐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概念, 它代表着立场和观点截然不同的诸多派别。有些派别昙花一现, 有些派别则变化到和原来的主张迥然不同, 有些派别的主张和自己的实践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的承认通俗文化的一般原理, 有的只承认自己主观思辨的体系,对之作出详细分析是很困难的。但我认为其中充斥的首先是对资本主义的迷茫、焦虑和不安, 其次则是对传统音乐价值的尊重与怀疑, 某些则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只求另辟蹊径。因而, 对这一种文化现象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要作非常具体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历史不长但是内容丰富的国家, 则更是需要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
美国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其重复性, 美国流行音乐的内涵不断的重复, 在很多当代作品中我们也强烈的感受到其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描述, 具有穿透听众意识的能力, 并且表达的方式和状态大不相同。受众对于某些内容存在自然接受的心理状态。
其次是其非叙述性, 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的刺激。在美国的音乐会大量都以感官刺激达到音乐的升华。包括舞台、灯光和舞蹈的运用, 在美国都形成了一系列非叙述性的程式, 并且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色彩。
再次是其经验性, 美国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 是对某种经验的直观体现。在我们听到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点是非常直接的, 因为美国文化就是一种经验性的文化, 是在不断的文化交融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发展
当代美国流行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从大量资料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器乐作品节奏鲜明, 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 演奏方法多种多样,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明, 各类乐队规模不大, 作品多使用最新的电子设备,而声乐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抒情、幽默风趣、音域宽广, 曲调顺口、易于传唱, 歌词多用生活语言, 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自成一格, 发声方法各有千秋, 不受传统学派的约束, 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 自由不羁, 亲切自然, 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应该说20世纪以来的美国流行音乐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 各种流派之间主张的差异之大是很明显的, 但他们根本的出发点虽然都标榜是在力求创新, 力求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而且, 历史上确有不少当时的“ 新” 不为同时代的人所了解、所接受, 若干年后才为人所接受、所尊崇的事实。但即使如此, 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20世纪以来的一切“ 创新” 都视之为同时代人不了解而将来必然被尊崇的事物。因为历史上也不乏自认为“创新”,实系假创新或其基础与路子不对头而永远不能为后人所接受的事实。我认为创新, 要源于生活, 更要基础于传统。离开这两条空谈“创新” , 不仅不能为同时代人所接受, 也不可能对后人有所贡献。
由于美国流行音乐能够和普通民众紧密结合, 无论受众文化水平的高低, 都易于接受。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 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俨然已成为美国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千禧年之后的美国流行音乐变化更快, 并且与人们的思维状态更为接近。然而流行文化不仅是艺术, 也是娱乐、精神寄托, 更是反应普通人生活的写实记录, 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指标。我们应该从美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今日取得的成就中感悟出音乐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许经济对于艺术的促进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观念和态度俨然是更重要的。
在感叹美国音乐人优质MV、音乐会和颁奖典礼精彩之余, 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很多。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流行音乐之路会在美国和美国之外的地方延伸的更远。
主要特性
通俗性
这是流行音乐的基本属性。与高雅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歌词相当浅显易懂,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这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相反,如果歌词意义隐晦、诘屈聱牙,那么这些音乐便很难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大众层面广泛流传开来。从专业演唱的角度看,流行音乐音域较窄,也最适合未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普通听众演唱,这又促成了“流行音乐”的流行。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音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
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
大众性
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大步迈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时候更多的是出没练歌房、歌舞厅、咖啡厅、酒吧等等一些娱乐场所,交道打的最多的还是流行音乐。因为其部分音乐风格的大众化而能够让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中来,流行音乐的自娱自乐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而成为大多数人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时尚性
既然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那么“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众所周知,古典音乐时期形成的乐队,从乐器到编制,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这个时期形成的演出形式与环境仍然原样地保持着。而流行音乐却以追逐时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来不断地装扮自己。如:电声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效果器、合成器,以及MIDI制作设备等。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制作、表演等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时尚性”更多的还反映在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上。许多的音乐人都在围绕“时尚性”来做文章,其目就是在于反映社会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
新奇性
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好奇心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新奇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娱乐性
流行音乐在大众文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厅、卡拉OK、“练歌房”的兴起,使得流行音乐越发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流行音乐中的通俗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通俗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通俗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商品性
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标,而流行音乐正是借助现代科技时尚化的包装、便捷的传媒等手段, 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 建立了整套的商业化运作机制, 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
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几十年前、60后音乐、70后音乐被称作是流行音乐,但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立即被更为时尚新颖的21世纪(80后音乐、乃至90后)形式所代替。
参与性
流行音乐部分风格,有其是通俗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即兴性
即兴性是指在流行音乐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地进行一些创意性的东西,无论是语言、动作、旋律中的变奏等等。即兴是一次性不可再现的时间光点,是流行音乐中最值得期待和最富创造力的东西。即兴往往是在表演者极佳的音乐感觉和良好的音乐功底基础上产生的火花。
传播科技性
流行音乐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和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可以说它是社会都市化的产物,它以都市普通市民大众为主要受众或制作者。科技的进步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发生极大的变化,从最初没有影像的磁带、唱片、CD、广播到有影像的电视、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携式的mp3、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的发明成果,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而MIDI、多轨录音技术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提高了流行音乐制作的效果和音响表现的丰富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流行性的扩大离不开这些现代科技传播手段。音乐由民间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到王公贵族的沙龙艺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商品文化传播产业,最关键的因素也是传播技术的发展。
多样性质
概述
流行音乐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大体来说,西方的流行音乐可以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三大块,分别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流行音乐出现了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发展景象。
中国元素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中刮起了一股“中国风”。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人借助这一元素共同表达了一种向中国传统元素靠拢的趋势,使得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乐坛“中国风”其实一直存在,传统意味浓厚的旋律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境界,都可归类其中。这些作品中,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一段动人心弦的曲谱完成后,能够镶嵌入字字句句打动人心的歌词。当方文山以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苦心钻研的笔功为曲子注入了看似松散而又神韵相通的中国元素,也就真正成就了让人心动的“中国风”。基本音乐框架之外的各种元素都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风”的兴起和被认可,同样也因为这种地域性和大众对它的地域性的认同。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音乐艺术(同样也包括艺术中的其他门类)里中国元素的出现与学界和社会舆论中“国学”的兴起基本上处在同一时期,音乐里的中国风就是“国学热”在某一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两个文化现象在出现时间上的趋同或许可以解释为文化弱势下的民族认同,而这种“民族认同”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因为每个单一民族之间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全新的“中国风”概念,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它将传统的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某种音乐上的可能,最大限度地抹平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之间的鸿沟。
古典元素
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歌曲蕴含着古典的意蕴,他们往往以传统的意象手法、忧郁感伤的优雅情调、诗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古典美。这些歌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文学水平的发展进而锻炼学生的艺术直觉和感悟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们以周杰伦的歌词为例来看看其中的古典艺术情趣。他的歌词彻底颠覆了华语歌词中传统的爱情写作场景,开拓引领了全新的填词空间。其古典的意境、灵动的画面、蕴藉的表现手法和感伤的悲美情调,已成为他歌词作品的最大特色。可以说“周词”出现在当今歌坛,可谓恰逢其时。它唤起了熟悉古典诗歌的广大听众对以往审美经验的温情回忆,契合了听众在对古典诗歌长期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趣味,满足了听众对古典诗歌精致、华美、和谐、感伤的美感调性的期待视野,抚慰了听众对浅白、粗俗、芜杂、缺乏诗意美感的流行歌曲的不满。
在流行音乐中出现的古典元素还包括古典音乐,比如SHE的《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照搬,使得流行音乐典雅高贵。
戏曲元素
京剧和流行音乐这在以前完全不沾边,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剧和流行音乐碰出了火花,从陶喆的《Susan说》到王力宏的《在梅边》,再到陈升的《北京一夜》,最近几年流行音乐大玩京剧民族风,将京剧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在音乐中包括了配乐、唱法,还有服装,开拓出另一片音乐新风!不少人认为这样的结合不仅新鲜,而且也有利于宣传京剧。艺术门类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当代京剧名家迟小秋说过:“戏曲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有它的制高点,当流行音乐糅合了戏曲元素以后,传唱度特别高,艺术性也很强”。流行音乐频频糅合戏曲元素的原因在于,戏曲的特色唱腔和艺术魅力,犹如画龙点睛般使歌曲鲜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流行音乐中出现的戏曲元素正是戏曲无穷魅力的体现。同时她认为,无论是京剧还是流行音乐,都要根据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在发展中不断摸索,才能流传下去,经久不衰。
由此可知,流行音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优秀的音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带动并引领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我们的音乐人也在不断地创新,对于流行音乐中音乐元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内涵,丰富人们的艺术修养。相信多样化的流行音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综述
流行音乐的日期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通常分为不同流派。不同的流派常常吸引不同年龄组。大乐队相较RAP音乐听众可能是一个老年组。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独立的年轻人,这种“代沟”的日趋广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广泛。音乐大厅和其他形式的20世纪40年代之前,并没有如此清楚地标明一代。从通过战争结束萧条,宾克罗斯比(Bing Crosby)是在美国销量最高的唱片艺术家。他的歌迷基础已经没有年龄划分。音乐厅聆听者平均为21岁。克罗斯比后退休后,1954年,出现大的代沟。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成为青少年最流行的录音艺术家,而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是流行音乐推向巅峰的人物之一 誉为流行音乐之王。
欧美
Blues(布鲁斯)
Lemon Jefferson、Robert Johnson、Mamie Smith、Bessie Smith、Billie Holiday、William Handy、Sam Lightning Hopkins、Clarence “Gatemouth” Brown……
Jazz(爵士)
Scott Joplin、Jerry Roll Morton、Louis Armstrong、Fletcher Henderson、Dizzy Gillespie、Charlie Parker、Miles Davis、Art Blakey……
Rock and Roll (摇滚乐)
The Beatles(披头士)、The Rolling Stones(滚石)、Bob Dylan(鲍勃.迪伦)、Chuck Berry(查克贝利)、Elvis Presley(猫王)、Madonna(麦当娜)、Little Richard(小理查德)、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
Soul(灵魂乐)
惠特尼休斯顿,Aretha Franklin(艾瑞莎.富兰克林)、Ray Charles(雷查尔斯)、James Brown(詹姆斯.布朗)、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Marvin Gaye(马文.盖)、Stevie Wonder(史提夫.万达)Adele (阿黛尔)……
R&B(节奏布鲁斯)
惠特尼休斯顿、B.B.King、John Lee Hooker、Bobby Bland、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R.Kelly(罗.凯利)、Usher(亚瑟小子)、Babyface(娃娃脸)、Mariah Carey(玛莉亚.凯利)、Janet Jackson(珍妮特.杰克逊)、Rihanna(雷安娜)Westlife(西域男孩)、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
Rap(说唱乐)
Public Enemy、M.C.Hammer、Eminem(阿姆,埃米阿姆)、2pac、Jay-Z、50 Cent、T.I.……
Latin(拉丁)
Carlos Santana、Gloria Estefan、Antonio Carlos Jobim、Joao Gilberto、Astrud Gilberto、Ricky Martin(瑞奇·马丁)、Shakira(夏奇拉)……
Country(乡村音乐)
Shania Twain、Garth Brooks、Jimmie Rodgers、The Carter Family、Bob wills、Bill Monroe、Roy Acuff、Hank Williams、Patsy Cline、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
Reggae(雷鬼乐)
Bob Marley(鲍勃.马利)、Jimmy Cliff、Peter Tosh、Black Uhuru、“UB40”、Steel Pulse……
New Age(新世纪)
Michael Cretu、Enya、喜多郎、Yani、女子十二乐坊……
Pop(流行乐)
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尼休斯顿Justin Bieber(贾斯汀 比伯)Janet Jackson(珍妮·杰克逊)The Beatles(披头士)、Prince(王子)、Frank Sinatra(法兰克.辛纳屈)、Elton John(埃尔顿.约翰)、ABBA(阿巴合唱团)、Diana Ross& the Supremes、Britney Spears(布兰妮.斯皮尔斯)、Modern Talking(摩登淘金)、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Katy Perry (凯蒂.佩里)、Owl City(Adam Yong) 猫头鹰之城 (亚当 .杨)......
中国
上海时期
词曲作家:黎锦晖、陈歌辛、黎锦光、姚敏、陈蝶衣、梁乐音、严工上、李厚襄
歌手:周璇、李香兰、王人美、白虹、白光、姚莉、黎明晖
改革开放初期
词曲作家:谷建芬、王付林、石铁源、王酩、张丕基、刘诗召
歌手:李谷一、郑绪岚、朱明瑛、沈小岑、王洁实、谢莉斯、程琳、成方圆、孙青、张蔷
西北风
词曲作家:苏越、徐沛东、陈哲、郭峰、赵季平、刘志、张黎、徐沛东、侯牧人
歌手:刘欢、韦唯、毛阿敏、范琳琳、安雯、胡月、杭天琪、陈汝佳、李娜、田震
中国摇滚
词曲作家:汪峰、崔健、窦唯、黄家驹、伍佰
歌手:孙国庆、黑豹、唐朝、指南针、眼镜蛇、beyond、薛岳、张震岳、汪峰
新生代
词曲作家:高枫、陈小奇、李海鹰、张全复、解承强、毕晓世、李广平、李汉颖、吴颂今
歌手:毛宁、杨钰莹、陈明、周艳泓、那英、李娜、陈琳、孙浩、谢东、孙悦、陈红、李春波、韩红
校园歌曲、民谣
词曲作家:李双泽、杨弦、胡德夫、叶佳修、侯德建、罗大佑、李泰祥、高晓松
歌手:叶佳修、刘文正、李建复、潘安邦、齐豫、老狼、沈庆、郁冬
国语流行
词曲作家:林俊杰、陶喆、李宗盛、陈乐融、陈志远、陈大力、许常德、谢霆锋、游鸿明、陈焕昌、李子恒、陈耀川、 詹建波、周杰伦、陈奕迅、王力宏、齐秦、黄仁清、张平福
歌手:邓丽君、蔡琴、凤飞飞、龙飘飘、林俊杰、周杰伦、蔡依林、王菲、陈奕迅、周华健、王力宏、羽泉、五月天、谢霆锋、罗志祥,孙楠、萧亚轩、孙燕姿、张韶涵、梁静茹、方大同﹑潘玮柏、陶喆、郑源、张杰、魏晨
粤语
词曲作家:陈少琪、黄沾、顾嘉辉、卢国沾、林夕、向雪怀、林振强、小美、郑国江﹑雷颂德、关圣佑、王杰、黎小田、潘伟源、潘源良
歌手:许冠杰、徐小凤、叶丽仪、汪明荃、关正杰、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陈慧娴、叶倩文、张学友、刘德华、王菲、王杰、罗文、张德兰、叶振棠、谢霆锋、甄妮、钟镇涛﹑林子祥、达明一派、优客李林、太极乐队
闽南语
词曲作家:曹俊鸿、邓雨贤、洪一峰、蔡振南、郑进一、陈百潭、沈文程、俞隆华、洪荣宏
歌手:叶启田、陈小云、黄乙玲、陈盈洁、江蕙、林姗、黄思婷、龙千玉、蔡小虎、王识贤、韩宝仪、谢采妘、卓依婷
欧美风格
叮砰巷歌曲
叮砰巷是个地名,位于纽约第28街(第五大道与百老汇街之间)。从19世纪末起,那里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歌曲推销员整天弹琴,吸引顾客。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塌,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于是有人戏称这个地方为"叮砰巷"(或译为"廷潘胡同")。叮砰巷不仅是流行音乐出版中心,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风格的代表。它差不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作曲家所创作。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点。从内容来看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略带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不管国内外发生什么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好像美国人都在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从表现形式来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复杂的节奏、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有时也出现变化和弦和乐句之间的转调),大都采用"节歌-叠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例18)。
叮砰巷歌曲通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讲究声乐技巧,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经常采用弦乐群作为伴奏的背景音色。如当时的著名流行歌手平·克劳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富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1915~1997)等都以演唱叮砰巷歌曲为主。叮砰巷歌曲流传的范围主要是城里的白人,很少扩展到黑人或下层人民中去。50年代摇滚乐的出现,使传统的叮砰巷歌曲在整个流行音乐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蓝调
布鲁斯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爵士乐与蓝调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那是因为爵士乐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蓝调音乐的基础上,有些爵士乐则是直接从蓝调音乐转化而来,它们使用传统蓝调音乐的歌曲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小节蓝调。
“Blues”具有多重意义,除了音乐类型,它也可以当作是情景上的形容词。通常在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人们常会立即联想到忧郁与悲伤,而这正是布鲁斯音乐的基本特质。 布鲁斯起源自l9世纪晚期(1890年起),音乐内容混合了非洲的田野呐喊和基督教赞美<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及农夫百科
原始创建:佚名
词条概况
版本编辑:3次
最近更新:2017-11-28
历史浏览:2960次
最新编辑:佚名
原始创建: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