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百科

草原本词条为多义词,与多类属交叉,分属或被包含于:农夫百科农夫文稿农夫物库

添加义项

本词条是多义词收起

另请选择:

———本词条由农夫云物库编制中心规范发布

草原

基本定义

中国草原 Steppe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Steppe(英语)来源于stipa(拉丁文 = 针茅,多年生草本植物,针茅是中国北方草原建群种、优势种)。

中国草原位于Steppe草原东部(大英百科全书)。

老舍的《草原》已被列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

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如果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也就是从东北的完达山开始,越过长城,沿吕梁山,经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东麓为止,可以把中国分为两大地理区:东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区,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湿,大部分为农业区;西北部分多为高山峻岭,离海洋远,气候干旱,风沙较多,是主要的草原区。

草原.jpg

形成原因

主要是因为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响小,而木本植物无法广泛生长。

地区

中国草原一般可以划为五个大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草山草坡区。

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和内蒙古的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

南方草山草坡区:中国南方有大片的草山草坡以及大量的零星草地,这些统称为南方草山草坡区。牧草种类繁多、可以放养牛、羊等牲畜。

蒙宁甘草原区

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的大部和宁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的草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0%。本区大多为高原地带,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本区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春秋气候多变。其中的牧草种类丰富,优良牧草有200多种,如羊草、披碱草、雀麦草、狐茅、针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牲畜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骆驼等。内蒙古草原是本区的主体,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区

北起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界山,南至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之间,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本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周围高山环耸,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牧草种类有羊茅、狐茅、鸭茅、苔草、光雀麦、车轴草等。主要牲畜有新疆细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马等。

新疆草原区.jpg

青藏草原区

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至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接帕米尔高原,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甘肃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云南两省的西北部等,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2%,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盛产牦牛、藏羊、黄牛等各种动物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原因,中国草原的沙化、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起源

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导致木本植物无法广泛生长。

草原源于全球气候干冷期(出现在新生代),与它们常混进的莽原、沙漠、灌丛地相似。其实,禾草科本身(早熟禾科和禾本科)在新生代早期才进化完成。草原最早出现的日期因地而异。在多个地区,可在新生代化石中发现一系列植被类型,当时的气候逐步变迁。如在过去5000万年里,澳大利亚中部热带雨林接续被莽原、草原,最后是沙漠所取代。在某些地方,草原扩展到接近现代规模的情况仅出现于200万年前极度干冷时期,在北方温带区称为“冰期”。

草原与相关植被类型之间通常会出现一种动态平衡。有时候,干旱、火灾或密集放牧的时段有利于草原形成,其他时候,湿季和没有重大干扰时有利于木本植被生长。这些因素在频率和严重性方面的改变可造成植被类型整个的转变。

其他草原类型出现于太冷而乔木无法生长的地方,也就是高山或高处